健康园地

天冷赖床因为懒?人类祖先表示:这是祖传的保命本领!
发布时间:2024-01-17    浏览量:179

冬天早上的第一件事,从赖床开始,从“学生党”到“上班族”都逃不过温暖被窝的“纠缠”,随着家长叫起床的嗓门越来越大,闹钟声越来越急,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出被窝。“不是我们的意志不坚定,实在温暖的被子太‘狡猾’,根本无法逃脱呀!”

“就是懒,别狡辩了!”

哎呀,冬天爱赖床,真还未必是因为懒,这甚至还是人类祖先给我们留下的“保命”本领。

赖床,“祖传”技能

人类的祖先生活在野外或山洞,冬季的一个重要生存经验就是尽可能保存身体能量,并保护身体免受寒冷的伤害,这种对寒冷的恐惧刻在了基因里,赖床就是保护身体能量的方法之一。

作为恒温动物,人体有感到最适宜的温度区间,我们会发现睡一晚上后,被窝里的温度温暖又舒适,但被窝外寒气袭人,这种寒冷让大家根本不想出被窝。因为寒冷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,而躺在床上就可以保持体温,让身体处于舒适状态。

而且天气寒冷时,为了维持体温,人体血液的流速变慢,早晨刚醒来时常常肢体僵硬不灵活,甚至会感觉到穿衣服时肢体都不听使唤,这样的不适让人更加不愿意起床。

此外,随着气温降低,部分人会进入情绪低落、焦虑和疲劳的状态,白天非常困倦疲惫,提不起精神,晚上不得不因此延长睡眠时间,睡得更久,早上就更难打起精神,这可能是受到季节性抑郁症的影响。

赖床,是身体在自我保护

光照时间会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,褪黑激素是由大脑松果体分泌产生,主要作用是调节生物钟,诱导睡眠,它的合成及自身节律受光周期的控制。当夜幕降临,光线刺激减弱,褪黑激素分泌增加,人就会感到困倦进入睡眠状态。白天光线充足,褪黑激素分泌减少,人就进入清醒状态。

同样是早晨6点,夏季太阳早已升起,而冬季的6点天可能还没亮,所以冬季人体内的褪黑激素由于光线刺激弱仍保持较高的水平,容易让人感到困倦,醒不过来。

天气太冷时,睡眠质量还会下降。如果想拥有高质量的睡眠,人和床之间形成的温度一般需要维持在 32-34°C 左右,然而在冬天这种理想的睡眠环境会受到一定的影响,人不容易睡得安稳。

此外,苏醒的过程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。入睡时核心体温逐渐下降,开始苏醒时,核心温度需要缓慢恢复。当天气变冷时,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使核心体温的恢复,把人从睡眠状态中唤醒。

冬天赖赖床,保护心脑健康

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,而清晨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段。起床后,身体由休息状态转变为清醒状态,血液中收缩血管的因子明显增多,心跳速度加快,心脏搏出量也会变大,往往容易出现一个血压的高峰期。

如果起床太急,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增加。此外,一些人血压调节机能较弱,起床时突然由平躺变为直立,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,血压的快速下降会造成头晕、晕厥等危害健康。而且冬天被窝内外温差较大,如果醒后马上从被窝起来周围的寒冷环境也会对人体产生刺激,造成血压的波动,所以适当赖床可以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适应被窝内外的温度差异。

不过赖床可不是让你一觉睡到中午,赖床时间建议一般15-30分钟。时间过长可能又会重新进入睡眠状态,反而不利于清醒。想赖床可以遵循“221”起床原则:即睁开眼后先在床上躺2分钟,起来后坐2分钟,坐到床边等1分钟再站起来活动,给血管和心脏一个缓冲时间。闹钟的设置也有讲究,声音可以选择比较柔和、舒缓的铃声,避免过于刺耳。音量可以设置成逐渐增强模式,让大脑有适应的过程。